Maht 310 lehekülge
Raamatust
Description:
為了回顧自己的百年人生,給世人一個最終的交代,季羨林先生邀請蔡德貴教授協助季羨林先生進行口述歷史的工作,系統的、全面的、客觀的、真實的講述他的人生經歷。
本書版本幾乎原樣保持了季羨林先生的談話,僅對部分重複談及的內容進行了刪減。講述了家庭生活中與嬸母、夫人彭德華相處的細節,留德期間與伊姆加德的交往經過,以及人們非常關注的與前後幾位秘書的交往經過。那些你知道的,你不知道的,你想知道的,你沒有想到的,都在其中。
Author Biography:
季羨林。山東清平人。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,1934年畢業,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。1935年秋進人德國格廷根大學學習贊文、巴利文、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。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,並應聘留校任教。1946年回國,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(直至現在)、系主任(至1983年);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,至1984年離職。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會委員。現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,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。他曾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,翻譯了印度著名大史詩《羅摩衍那》。此外他還創作許多散文作品,已結集的有《天竺心影》、《朗潤集》以及《季羨林散文集》等。2009年7月12日逝世。蔡德貴1945年7月生,山東招遠人。季羨林生前最後一位學術助手、山東大學教授、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、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。曾任山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、《文史哲》主編。1970年3月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阿拉伯語專業,1982年研究生畢業於山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,獲哲學碩士學位。先後在科威特、埃及、美國、瑞士、沙烏地阿拉伯、以色列、日本和香港、澳門訪問研究、工作和參加學術活動。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和東方哲學、宗教。主要著作有:《十大思想家》(合著)、《秦漢齊學》(合著)、《修身之道》、《阿拉伯哲學史》、《沙漠裏的沉思–阿拉伯人的哲學與宗教》、《中國哲學流行曲》、《道統文化新編》(合著)、《季羨林傳》、《當代伊斯蘭阿拉伯哲學研究》(主編和主要作者)、《當代新興巴哈伊教研究》、《季羨林師友錄》,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,主編有《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》5卷、《阿拉伯近現代哲學》、《世界哲學家詞典》、《東方思想寶庫》、《中國儒學年鑒》等多部。